奥华视窗|奥华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奥华视窗 > 科技

科技养蚕,“养”出新订单

来源:中华网 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8-27 11:06   作者:余梓阳   关键词:科技,科技  阅读量:5815   

“刚刚收获的彩色蚕茧一投放市场,就收到一笔500万的外贸订单,今年的收入应该不错!”手握订单,浙江省永康市舟山镇的蚕农周森笑得开心,“这是享受了‘一带一路’和科技创新的红利啊!”原来,作为传统桑蚕养殖基地,永康市坚持科技养蚕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研发生产出的家蚕彩色茧深受国外高端丝绸厂商的青睐。

五彩蚕丝打入国际高端市场

正值养蚕旺季,周森每天凌晨4点钟就要起床去摘桑叶。“30多张蚕籽一天能吃掉1000多斤桑叶,一张蚕籽能孵化2.8万只茧,今年我们基地预计产值达20多万元!”

近年来,浙江省用科技创新让古老的蚕桑产业大放异彩。率先开展了彩色茧饲养试验、超细三眠蚕茧实验和人工饲料养蚕实验,坚持科技养蚕,彩色蚕、超细蚕、多色蚕等5个新品种已形成规模化生产、加工和销售。其中,超细蚕丝的细度只有传统蚕丝的1/3,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。

如今,五彩缤纷的蚕丝从山清水秀的浙江中部出发,跨越了古丝绸之路,抵达西欧、意大利、巴西和日本、韩国,铺就新丝路。

订单供不应求,生产能力咋跟上?周森笑着说:“只要配备好空调、温湿控制器等用电设施,保持蚕房的温度在20℃—28℃之间,一年四季都可以养蚕。配上电动伐条机、蚕叶碾碎机等装备,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。”

传统丝绸产品转型升级

传统养蚕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,让蚕农尝到了科技的甜头,一张超细彩蚕就可以让蚕农增收400元—600元。随着舟山镇蚕桑生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成,安装全自动热风循环烘茧机,配备智能评茧仪、电子磅秤、水分测定仪、输送带等先进设备,淘汰了原来效率低、质量差的煤炉土灶烘茧生产方式,烘制环节的工作人员从原来40人一班减少至7人一班,生产的干茧质量均匀、适干程度好。利用空调、水冷空调机等手段来控制调节环境温度,打造适合“蚕宝宝”生长的环境,实现了传统丝绸产品的转型升级。

为了助力蚕农们增收致富,促进当地蚕桑业的发展,近年来,国网浙江永康市供电公司持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,为舟山镇实现蚕桑养殖现代化提供了能源保障,落户该镇的永康市首座500千伏变电站自去年投运以来,通过“西电东送”工程已消纳清洁水电近20亿千瓦时,让“彩蚕之乡”走上绿色发展之路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